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试点工作的通知》,做好公司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细则)。 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要求,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司产品的实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确保公司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为全省高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提供借鉴。 二、试点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为了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试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根据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原则,学院成立以公司党委书记陈优生研究员和经理邝邦洪教授为组长,以党委副书记曾峥教授和学院副经理和飞教授为副组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社科部主任杨迎春教授任主任和教务处副处长张信副教授任副主任,切实加强党委对试点工作的领导,认真组织落实本工作方案,及时指导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院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三、试点工作进度安排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试点实施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根据公司产品规律和新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从公司当前的实际出发,我们将从2005级学生开始,试行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具体安排见下表:
学 期
|
课 程
|
学 生
|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
《基础》
|
文科各专业
|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
|
《纲要》
|
理科各专业
|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
《纲要》
|
文科各专业
|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
《基础》
|
理科各专业
|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
《原理》
|
文科各专业
|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
《概论》
|
<DIV align< p> |
理科各专业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概论》 文科各专业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 《原理》 理科各专业 同时分学期在各专业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 为了解决2005级学生第一学期没有新课程教材的问题,在省高校“思想政治研究会”制订的新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广东省教育厅组织“05方案”试点高校培训班集体备课活动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认真研读新课程教学大纲,集体编写《基础》和《纲要》两门课的学习参考材料,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发给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待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正式教材出版后,立即采用正式教材。 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我们将组建一个由各级领导和教授、博士层次的教师组成的“形势与政策宣讲团”,每人相对固定一个研究与宣讲的方向(或专题),每学期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为各专业学生进行循环宣讲,切实保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同时,我们还将挑选优秀教师面向全校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 四、机构的调整、团队队伍的配备与建设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我们将对社科部原相关教研室作出调整,调整后共设置四个教研室,分别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研室(简称“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简称“纲要”教研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研室(简称“概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简称“原理”教研室)。6月底之前完成教研室的调整与组合工作,以便抓紧时间进行新学期新课程的准备工作。 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司产品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我们要根据新课程方案的要求,从学院发展实际出发,做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新进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共党员,必须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或其它相关专业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并接受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学院每年都将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外出参加省、部级教育机构举办的培训或各种正规的、高层次的学术研讨活动,并从经费上给予保证,以利于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每学期还将从政法系安排一批相关的专业课教师承担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为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先组织“基础”、“纲要”两个教研室的教师外出参加名牌大学组织的“05方案”培训班。此外,还要分期组织好对所有任课教师的培训,通过集体备课等形式,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深入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五、课程资源的安排、研究与开发 以团队建设为基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经公司党委和学术委员会研究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列入学院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加强科学研究,为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逐步做到在该学科的四门必修课中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严格按照教育部下达的“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每门课程都要有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教学大纲。任课教师每学期开学前应提交“授课计划”,每位任课教师都必须有完整的备课笔记,课程结束后应按时完成教学工作总结和试卷分析、考试情况分析,切实做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 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通过集体智慧和力量提高教学水平。健全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每个教研室每学期集体备课不少于3次,通过集体备课,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健全听课、评课制度,加强相互学习与交流。部主任和各教研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次,教师相互听课不少于6次。 六、教学研究及条件保障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将大力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校内教研立项和争取省厅级以上的科研立项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研究会”等相关学术团体的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重点加强对各门新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内容以及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研究,加强各门课程之间以及与中学相关课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同时,要以增强实效性为目标,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努力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系统教学与专题讲授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与实践、实习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将在本科生的“概论”课中实行“5+1”教学模式,在“原理”课和“基础”课中各实行“2+1”教学模式,在专科生的“概论”课和“基础”课中分别实行“3+1”和“2+1”教学模式,即在课堂讲授中少讲、精讲,拿出专门的1学时,由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主题读书、观看影像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养成自我学习、自我修养的习惯,促使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深入社会,了解国史国情,体察省情民情,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学院按教学计划学时数(包括课堂讲授和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的学时)计算教师的工作量并支付课时酬金。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有利于明确教师的责任,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防止走形式,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具体安排上,走出校门的实践活动主要安排在寒暑假,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并与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点”上的活动由教师带队统一组织,其他“面”上的活动由学生在家乡所在地分散开展。主题读书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都要在教师指导下写出规范的读书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并由任课教师给出成绩,该成绩要占到课程总成绩的30%。我们还将建立几个稳定的实践活动基地,保证“点”上的实践活动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为了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每年将拨出15万元的社会实践专项经费,以解决社会实践活动因经费不足而走过场的问题。 改进、完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模式。我们将从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的要求出发,将课堂考察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考核与读书报告、实践活动调查报告和课程论文写作结合起来,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结合起来,注重教学全过程的综合、动态考核,注重对学生在教学时段的实际表现的综合考查,在一两年内摸索出一套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料库。公司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绝大多数教师都已使用比较成熟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决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络化和信息化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院将投入专项资金购买相关设备,为社科部建立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资料库,建立健全教学资料数据库,通过购买外校成熟资料和自我组织相关资料等形式,为全校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资料,有效开展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讨论与答疑等活动,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同时,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制作新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及购买高质量的音像教学资料。学院每年都要大力支持校图书馆和社科部资料室购进大批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的图书资料,切实保证广大师生研究和学习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