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
使用教育部统编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版)
二、教案
教研室集体备课,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既备有统一课件,也允许各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相应程度地修改教案,把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起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三、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编号:
总学时:32
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课堂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全校各本科专业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更加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正确认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世界视野、国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思考习惯和理论思维能力,以更好把握中国国情;增强以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要求:
1、加强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教学,使大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培养起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各教学环节,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课堂讨论、双主体参与法、演讲法、辩论法、社会调查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本课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对于每一章都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播放教学片。
(三)教学内容与目的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五、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标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和两大理论成果。课程结构、教与学的方法。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命题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内涵。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以及三者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和价值,自觉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观看视频。
作业形式:阅读相关书籍,完成课后习题。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标,主要阐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引导学生能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掌握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原则方法,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3、科学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
2、正确区别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
3、如何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观看视频。
作业形式:阅读相关书籍,完成课后习题。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进而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纲领和性质。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4、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观看视频。
作业形式:阅读相关书籍,完成课后习题。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式、历史经验和理论依据;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及理论依据;
3、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难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必然性;
2、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的全面认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观看视频。
作业形式:阅读相关书籍,完成课后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通过讲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使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同时也让学生理解由于各种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1、全面理解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2、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观看视频。
作业形式:阅读相关书籍,完成课后习题。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跨世纪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国际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整体掌握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
一、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五、“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七、党的建设理论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的背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进而使学生明确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改革开放理论。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教学难点:
1.邓小平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之一?
2.如何理解现阶段的剥削现象和贫富差别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观看视频。
作业形式:阅读相关书籍,完成课后习题。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五、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新“三步走”战略;能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贡献;能认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贡献;能够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教学重点: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难点:
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观看视频。
作业形式:阅读相关书籍,完成课后习题。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六、全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接续发展
二、全而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教学目的:
本章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而使学生真正把握科学发展观之于新时期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工程所内蕴之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承前启后,紧扣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领人民迎接挑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
教学重点: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2.如何理解“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讨论、观看视频。
作业形式:阅读相关书籍,完成课后习题。
(四)教学评价:
本课程既是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考试课。所以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在成绩评定上,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课堂表现、出勤情况来评定,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评价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综合评介而定,相关要求按学校和yl12311线路检测教学管理规定执行。期末考试采取客观题考试(闭卷60%)和主观题考试(开卷40%)开卷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定标准,占总成绩的50%。。